中尚圖動態
精神心理科醫師專業催眠治療師自出版催眠人生
時間:2020-02-26 11:47:06 來源:中尚圖
? 01--丟失了的寶藏
我們尋找的,正是當初被我們丟棄的。——by 于松
提到寶藏,首先出現在你的腦海中的是什么呢?是所羅門王的寶藏?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還是老船長日記中記載的那條早已沉沒在大西洋海底的古老的大船上的神秘箱子?這些童年的美麗故事都是我們精神世界的象征,是大人獻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這些禮物都是埋藏在我們幼年心中的寶藏。此外,還有一種寶藏,就是真情實感的寶藏,因為它幫助我們真誠地認識自己,認知世界,提升我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我們的精神富有,讓我們更真實、更具有人情味地生活。
不知從何時開始,奔波的、忙碌的人們思想開始發生變化。他們不再滿足于僅僅擁有一份工作、一個并不十分滿意的家庭,或者不想再說服自己要為別人做出犧牲,于是踏上了尋找自己的道路。在這樣一個越來越多樣、越來越豐富、選擇也越來越多的世界中,人們不再限于僅僅遵從權威,遵從那些一貫的生活模式,而是渴望能夠更加遵從自己的內心,去尋找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是去尋找真愛,或者是去尋找生命的意義,或者是去尋找那個不知什么時候早已迷失的自己
我們究竟是在什么時候迷失自己的呢?或許是在兒時那次受傷很嚴重,卻因為害怕挨父母的批評,不得不憋著不哭故作堅強的時候;或許是在明明應該享受童年的快樂,卻過早地成為一個懂事的、為父母分擔家庭責任的孩子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并且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在那些時刻,我們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把一些東西深深地藏起來,藏到一個秘密的,無人能知,無人能曉,甚至連自己都會很快忘記的地方。我們把那個真實的、幼小的、我們不想要的自己,或者在那個時候不能要的自己,給藏起來了。然后,我們就遺忘了。
? 02--找回完整的自己
未被理解的事情會不可避免地再現,如同一個陰魂不散的魔鬼,
只有破除神秘和魔咒,它才會安息。——by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要想找回完整的自己,首先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現在的我是完整的嗎?
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知道當下的我們是否完整,即我們再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是不是總是在重復一個不可言傳的模式,總是陷入怪圈找不到歸途,無論是在工作當中,人際關系當中,還是在家庭生活當中。拿我們最常見的一個社會現象“跳槽”來說,有一些人總是發現自己在一個地方待不到一年就要跳槽,現在可能已經跳了三家公司了,而且可以預測的是還會再次跳槽,并且很可能會是在一年之后。
如果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反復發生這樣的事情,那么問題十有八九出在你自己的身上。如果你想要一個不一樣的生活,你可能需要去覺察你自己,去探索你的精神世界,去完善自己。
我們的生命過程其實就是在不斷地追求一個自己認可的圓滿的結局,無論是結婚生子,享受天倫之樂,還是去實現自我,成就卓越。我們對圓滿的追求,正是來自潛意識里對死亡的恐懼。有時,我們會聽見病入膏肓的老人聲淚俱下地訴說:“我的家庭非常好,兒女孝順,而且都很爭氣,現在我出現了問題,我害怕死亡。”我們究竟為什么懼怕死亡?是深愛著這個世界不忍撒手?是對死后要去的地方一無所知?還是對自己的生命充滿遺憾,實在難以瞑目?我們無法明白一個人懼怕死亡的“話外音”,也無從知道一個什么樣的人,才會在死亡的那一刻是充滿快樂的。每個人在出生時就是要預見死亡的,只是不知道未來會如何死去。也正是為了讓我們自己更有勇氣地面對死亡,我們才想把生命過得更有意義。
? 03--為榮譽而戰
“所有生命的目標是朝向超越,變得透明。——佚名”
我們希望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讓自己生活得幸福和快樂,家庭和睦,事業有成,并且擁有源源不斷的能量去創造美好。可是,有的時候事情與我們的期望恰恰相反,家庭生活充滿了對抗和沉默,工作也讓人感到不能夠很好地勝任,周圍的一切都讓我們感到窒息,無休止的情感羈絆,沒完沒了的互相攀比,暗地里的勾心斗角,沒有目標地跟風亂跑,處處碰壁……究竟是什么讓我們如此“無厘頭”?是狼多肉少所致的資源競爭嗎?還是我們早已迷失了自己,遺忘了初心?
或許有些人開始想做出一些改變了,那么你可以發現你不用整日把心理學名詞和術語掛在嘴邊才能讓生活發生變化,你只需鼓起勇氣對自己誠實一點,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感情,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體驗,誠實地面對自己的生活。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對自己都不能夠誠實的人如何能夠誠實地對待別人,如果每個人都活在永無止境的自欺欺人之中,那么這個世界恐怕也將充滿欺騙,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將變得復雜不堪,結果只會使每個人都神經質一般活在無盡的沖突之中,變得神經兮兮,看不到前方的希望之光。
? 04--與“癌魔”抗爭
一個真實的案例故事。一位來自美國的9歲小男孩兒格里特·波特,在與醫生帕特麗夏·諾里斯的共同努力之下,使用心理意象與可視化方法,輔助放療、化療,戰勝了腦癌。
1978年的一天,生活在美國的一位9歲小男孩兒被診斷為腦部惡性占位。這個仿佛惡意的安排讓小男孩兒面臨生死抉擇。這個堅強的小男孩兒選擇了生命,并且發誓要贏得這場與惡性腫瘤的戰爭。小男孩兒后來在他與諾里斯醫生合著的書《WHY ME?》中說,他是用他的白細胞、他的勇氣和信念賭贏了這場戰爭。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除了對于腫瘤的常規放療、化療外,醫生還給小男孩兒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治療方法,就是心理意象與可視化。下面,我將通過介紹治療中的兩次治療過程來向讀者朋友展示這個方法。
在一次治療過程中,小男孩兒把大腦想象成太陽系,而惡性腫瘤是入侵太陽系的入侵者,他作為太陽系的保護者要開著自己的宇宙飛船去拯救太陽系。首先,他要使自己進入一種深度放松的適宜狀態,然后在這個狀態之下創造整個戰斗過程,之后清醒過來,將戰斗過程用涂鴉的方式表現出來。
在另外一次治療過程中,小男孩兒在諾里斯醫生的幫助下,看見自己體內的白細胞襲擊腦部惡性腫瘤細胞的全過程,參與戰斗并且贏得勝利。
小男孩兒對自己看見的身體內白細胞與惡性腫瘤細胞戰斗的畫面,作畫如下。
經過一年的治療,小男孩兒的頭部CT顯示,腦部惡性腫瘤已經完全消失了。
這是一個治療奇跡故事,“心理意象與可視化”技術目前在美國已成為惡性腫瘤輔助治療的心理支持方法被廣泛使用和研究。我想,格里特·波特的治療奇跡故事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思考作為人類的我們的潛能,并做出努力,以改變未來的生活。
關于本書
本書由資深的精神心理科主治醫師于松著寫,于松醫生將她從業十幾年所遇到的案例和生活事件以及她豐富的治療思路編撰成書,意在以科普的方式,從醫生與負責任的科學的角度宣傳心理學與催眠知識。本書語言生動,富有趣味性,書中還有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可愛插畫,屬于全年齡段都能夠“讀懂”的一本珍藏版書籍。這是一本您每一次不經意地翻開,都會有新發現、新體驗的,絕對值得收藏的書籍,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
關于作者
于松,精神心理科醫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三級婚姻家庭咨詢師,專業催眠治療師,沙盤治療師,北京大學醫學部應用心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曾于加拿大留學深造,回國后創辦松恒心理咨詢工作室,成功治愈案例多達數百例。
>>中尚圖動態